王八驮石碑是什么歌(王八驮石碑)

2022-10-20 12:15:45  作者:迷迷

最近,去了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和昭陵,还去了清西陵的泰陵、昌西陵、慕陵、崇陵,和明清两朝皇陵唯一留存的皇家寺庙——永福寺,看到了很多有关皇陵的知识介绍,感触颇多。

每个皇陵中,都可以见到碑亭。碑亭中,有大大小小的石碑,石碑下有外形似龟的碑座,它们通常高昂着头,四脚撑向地面,有的腿上还覆有鳞甲。这些驮着石碑的"龟形巨兽"就是传说中的"赑屃(音:bì xì)"。

相传赑屃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六,又名"霸下"。 石碑的基座称为"趺", 因其形似巨龟,又被称为"龟趺"。赑屃喜欢负重,力大无穷,是瑞兽的一种,代表着长寿和吉祥,因此多为石碑、石柱的基座或者墙头装饰。

现在能看到的赑屃,大多都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,少数是唐宋时期的,唐朝以前的则非常罕见。

赑屃的来历

从目前的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,最早的"龟负碑(龟形兽驮碑)"是东汉年间的王舍人碑,1982年出土于山东侯家村。古时候的龟趺驮碑和地位等级密切相关,舍人是古时官职,这位王先生是灵台待诏,所以墓前立有此碑。

千百年间,龟趺的形制有了非常具体的规定:《隋书》中,三品以上的才可立碑,碑身不得高过九尺,以螭(chī)首龟趺驮之;明万历年间《大明会典》中,从公侯到三品,螭首、碑身、龟趺的长、宽、高依次缩小,例如龟趺的高度由三尺八寸递减到三尺二寸。

传说中,螭是没有角的龙,也是龙生九子之一,在古建筑中作为排水口的装饰,昨天最火的视频——"故宫的九龙吐水"就是它了。

它的另外一种形态也比较常见,那就是据守屋脊两端,镇邪避火。

在我国传统文化中,龙原本就是传说中的物种,龙的外观是"九像合一",历代书中也多有表述,到了明朝,杨慎在《龙生九子》一文中写道:"俗传龙生九个,……一曰赑屃,形似龟,好负重,今石碑下龟趺是也。"这也是驮碑者是赑屃的解释。

赑屃的外形在不同时期也有所不同,明朝以前的赑屃基本都是巨龟形状,宽宽的鼻头,圆圆的鼻孔,牙齿外露,大嘴紧闭。虽然酷似乌龟,但这一排牙齿正好表明了它不是乌龟,因为乌龟没有牙。到了明朝,赑屃的外观发生了一些变化,头部变成龙首,且头上有角,与乌龟形象有了明显的不同。

赑屃大多数都是石头雕刻而成,也有铜质的;大多数赑屃都身驮几十吨重的石碑或影壁,也有单独放置的,例如上图中故宫里的这个赑屃。

在明清皇陵前的圣德神功碑亭里,赑屃背上驮着的石碑,有无字的,也有刻着皇帝谥号的。

上周去过清西陵之后,听介绍说赑屃的造型与十三陵的不太一样,于是特地去了趟十三陵的昭陵和定陵,又仔细看了看,果然有些区别。

在明朝万历之前的帝陵中,赑屃都是大嘴紧闭的形态,例如十三陵总神道的碑亭里的赑屃和昭陵的赑屃。

到了明万历的陵寝——定陵,碑亭的赑屃大嘴是张开的,而且从明万历之后到清朝的赑屃都张开了大嘴。

上图中清西陵永福寺的赑屃,嘴就是明显张开的。

至于为什么赑屃的嘴从闭合到张开,我查了很多资料,都没有找到原因。如果有知道的朋友,烦请不吝赐教。

在旅途中,经常能看到一些事物,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们的细节,就如同本文介绍的,张嘴和闭嘴的赑屃。如果不是在拍照的时候,听到有人提及,我也会忽略这点。这也是很多具有历史文化古蕴的景点,需要导游讲解的原因。不过,有些景点的导游讲解侧重点不同,之前去过一些可以用微信扫码听讲解的地方,微信中的语音讲解,比很多导游讲解得更全面,讲解的景点更多。

我国是个历史悠久、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,有很多历史文化景观值得驻足。如果所有的景区都能有完善的语音讲解,并且可以重复播放,那将是游客之幸!

文章来源:https://k.sina.com.cn/article_6473501983_181d9cd1f00100qhsl.html?from=history

上一篇:一个小舞台俩人唱起来是什么歌(她们les程怡然唱给梅小雨的歌) 下一篇:想听日语请按1 这是什么歌(就要k歌怎么听自己唱的歌)

最新资讯

返回顶部